一、
膽固醇愈低愈好?
膽固醇過高,會增加動脈硬化及心肌梗塞的機率;膽固醇太低,則對腦血管不好。因為,膽固醇是血管細胞壁很重要的成分,如果膽固醇太低,腦血管會比較脆弱,較易出血。
像日本人飲食清淡,所以心臟病少,但腦出血的風險卻很高。日本的腦出血病人,平均膽固醇約 155 mg/dl(毫克/每百毫升)。
膽固醇最好維持在 180~200 mg/dl 之間,「上帝製造膽固醇有它的用意,不要太高,也不要壓得太低。」
二、
男性也有更年期?
2002 年,男性更年期的發現者,來自一家公關媒體顧問公司,中年男性成了藥商覬覦的新市場。所有的定義、篩檢,都是藥廠發明的。人本來就會老化,荷爾蒙自然變少。
但因此將老年人身體的不舒服,都歸因到缺少荷爾蒙,將導致錯誤的醫療。
三、
放置心臟支架能改善心臟病?
統計顯示,放置支架與心臟病的存活率,沒有正相關。「沒有如我們想像,放了支架心臟病就解決了。」
手術都有風險,如放心導管進入動脈時,可能碰到血管壁已經鈣化堵塞的斑塊,使斑塊破裂,隨著血流飄到其他部位的血管,引起中風。
四、
胃痛就要吃胃藥?
最常用來抑制胃酸分泌的氫離子阻斷劑 proton pump inhibitors,是治療胃潰瘍、胃食道逆流的常用藥物,藥房都買得到,卻必須小心,不是胃痛都能使用。 因為胃癌早期也有潰瘍的症狀,如果沒有做過胃鏡就使用 PPIs,只是壓制潰瘍,容易忽略胃癌的可能。而且,長期使用 PPIs,可能導致心臟疾病及骨折,必須定期追踪。 沒有醫生指示,不要長期服用這類藥物,否則風險可能大於療效。
五、
該年年做大腸鏡檢查?
大腸鏡檢查,幾乎已成為高階健檢的必選項目。 其實,做大腸鏡不僅不舒服,還有戳破腸子的風險。 50 歲以後,可做一次完整的大腸鏡檢查,之後每 5 年做一次就好。 這 5 年間,以糞便潛血檢查代替。除非是有家族史的高危險族群,才提前至 40 歲做大腸鏡。
六、
白內障開刀,就能改善視力?
中老年人視力不良,白內障不是唯一的原因,還包括青光眼、視網膜病變等。 白內障手術並非一勞永逸。開完刀,也不見得就能恢復到令人滿意的視力。 特別是糖尿病病人,在開完白內障手術後,復原本來就較慢,且容易在手術後,產生黃斑性水腫,讓視力惡化。 更要注意的是,開完白內障之後,病人通常都會需要戴眼鏡,或用雷射手術來調整視力,多一段適應的時間。 開刀前,一定要和醫師充分討論,並了解這些可能的風險。
七、
非植牙不可?
植牙一顆動輒數萬元,且有不小心穿過上顎的風險,老人家要問牙醫,「不植牙可以做什麼?植牙有什麼風險?你做過幾個案例?後來那些人如何了?」 其實多問幾個問題,也可以不用植牙,可能減省不必要的醫療和風險。
八、
椎間盤突出,非得開刀?
椎間盤突出的病人中,有 85% 較輕微,只要做復健以及多休息,就可以明顯改善症狀,不需直接跳入開刀這個步驟。 許多病人覺得開刀後症狀明顯改善,其實是因為開完刀後,必須臥床休息 6 週,還必須穿鐵架。 開刀有傷口感染的風險,也可能因血塊壓迫神經,反而使症狀更嚴重。 重點是,開完刀後,3-5 年內,一般病患的症狀確實改善。 但若沒有改變生活習慣,10 年後來看,症狀和十年前沒開刀,幾乎沒有差別。
九、
做 PSA(攝護腺特異抗原)就能篩檢出攝護腺癌?
PSA 是一項男性自費健檢裡的必備檢查,但目前的使用,仍有很大爭論。美國已有專業醫學組織反對例行的攝護腺癌篩檢,因為 PSA 值正常,不代表沒有問題,PSA 值異常,也不等於有攝護腺癌。 反而,在發現 PSA 過高,就開刀切除攝護腺,會造成尿失禁,及性功能受損的後遺症。因此必須先做切片檢查是否有癌細胞,還是良性肥大而已。
十、
骨密檢測就能保骨?
骨質疏鬆檢測是有限制的,多吃市面上保骨本的產品,不如避免摔跤。 第一,以超音波測量骨頭密度,因為無法穿透,結果不會準確。而且,一般健檢常見的,是透過腳踝來測量骨密,但腳踝不代表全身。 第二,骨密度不等於骨強度。 第三,骨頭有強度,不代表不會骨折。 預防骨鬆之害要「保密防跌」,但「防跌」重於「保密」。 其實,生活中有許多不用錢的保養骨頭方法:例如良好的運動習慣、曬太陽、均衡的營養,可能都比勤做骨密檢查,或補充骨頭保健食品重要。 |
貳、「貴的健檢就是好的健檢」實為錯誤不正確的觀念。
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炮轟,不應推銷民眾接受電腦斷層檢查!
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說,醫院不應為牟利而推銷民眾接受這種檢查,沒事不要亂用斷層掃瞄。
有人照一次胸腔,連續一年都病懨懨的,三天兩頭感冒不停,感冒藥吃多了,腎臟病跟著來,非必要切莫採用電腦斷層。
「貴的健檢就是好的健檢」實為錯誤不正確的觀念。
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炮轟,正子攝影等健檢費用昂貴,且全身掃瞄得承受比X光高10倍到100倍的輻射劑量,醫院不應為牟利而推銷民眾接受這種檢查。
台灣平均每年有七萬多人被診斷為癌症,四萬多人死於癌症,令人聞癌色變。
不少民眾對以檢查出癌症為號召、動輒數萬元的貴族化健檢趨之若鶩,但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說,非必要地使用昂貴篩檢儀器,可能過度暴露在輻射及侵入性檢查的風險下,對多數民眾無益!
國內癌症專科醫院和信醫院醫師執筆出版《癌症大祕密─醫師很想說、你很想問的六十五個問題》一書。「貴族化健檢真的有必要嗎?」篇章直指國內近年浮濫使用磁振造影或正子攝影健檢的弊端。
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說,近年各大醫學中心大力推廣高價位包套健檢,甚至列舉廿大癌症篩檢指標為號召。
不少民眾對以檢查出癌症為號召、動輒數萬元的貴族化健檢趨之若鶩,但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說,非必要地使用昂貴篩檢儀器,可能過度暴露在輻射及侵入性檢查的風險下,對多數民眾無益!
國內癌症專科醫院和信醫院醫師執筆出版《癌症大祕密─醫師很想說、你很想問的六十五個問題》一書。「貴族化健檢真的有必要嗎?」篇章直指國內近年浮濫使用磁振造影或正子攝影健檢的弊端。
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說,近年各大醫學中心大力推廣高價位包套健檢,甚至列舉廿大癌症篩檢指標為號召。
但目前國際醫界公認具效益的癌症篩檢項目只有大腸癌糞便潛血、腸胃癌內視鏡、子宮頸抹片、乳房攝影及攝護腺抗原檢驗。
以目前各大健檢中心正夯的正子攝影為例,自費檢查每次三萬多元;且因為實在太精密了,幾乎都能在民眾體內發現可能是癌細胞或腫瘤的「疑點」。
為了確認,病人又會「逛醫院」反覆檢查,甚至要求切片、穿刺等侵入性檢查,搞得情緒焦慮不已。而正子攝影會釋放巨大輻射量、穿刺可能導致傷口感染、肺切片可能引發氣胸風險,都常被刻意忽略。
黃達夫說,相關研究顯示,一千名接受正子攝影者中,只有三人真正罹癌,其他人不是偽陽性,就是全無徵兆。
以目前各大健檢中心正夯的正子攝影為例,自費檢查每次三萬多元;且因為實在太精密了,幾乎都能在民眾體內發現可能是癌細胞或腫瘤的「疑點」。
為了確認,病人又會「逛醫院」反覆檢查,甚至要求切片、穿刺等侵入性檢查,搞得情緒焦慮不已。而正子攝影會釋放巨大輻射量、穿刺可能導致傷口感染、肺切片可能引發氣胸風險,都常被刻意忽略。
黃達夫說,相關研究顯示,一千名接受正子攝影者中,只有三人真正罹癌,其他人不是偽陽性,就是全無徵兆。
正子攝影應用於追蹤確定罹癌者癌細胞是否轉移,而不應作為癌症篩檢工具。 ( PET
scan: for cancer staging,and followup after treatments; NOT for screening!)
和信放射診斷科主治醫師宋成龍說,健檢項目應視個人特殊的家族史或生活習慣不同,在醫師專業評估下,量身推荐檢查項目。醫院不應本末倒置,以篩檢工具為中心,忽略了患者的個別差異性。
宋成龍並說,一般健檢幾乎都少不了的電腦斷層,輻射線劑量是X光攝影的數十到上百倍,對年輕女性生殖器官傷害尤其驚人。
和信放射診斷科主治醫師宋成龍說,健檢項目應視個人特殊的家族史或生活習慣不同,在醫師專業評估下,量身推荐檢查項目。醫院不應本末倒置,以篩檢工具為中心,忽略了患者的個別差異性。
宋成龍並說,一般健檢幾乎都少不了的電腦斷層,輻射線劑量是X光攝影的數十到上百倍,對年輕女性生殖器官傷害尤其驚人。
黃達夫強調,據衛生署統計,國人每年總醫療支出高達七千多億元,自費醫療占卅七%、近三千億元,其中不必要的健檢占相當部分,是醫療資源的浪費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